民建常熟市委调研关注“地方传统农业种质资源‘保种’困境”

2021-08-12 10:49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目前我国除水稻、小麦这两种大宗作物为100%自主选育品种外,其他作物如大豆、玉米、蔬菜、果树和畜禽类在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被人“卡脖子”现象。

自去年以来,民建常熟市委围绕“地方传统农业种质资源‘保种’困境”,多次走访市农业农村局、农科所、种子站、部分乡镇农村,并查阅多方资料,发现当前地方传统农业种质资源流失情况严峻:例如在对江苏省常熟市蔬菜种质的调研中发现,原有的具糯香甜特征的梅李南瓜在市场上已几乎消失,只在一农户家中找到数粒遗漏的瓜种。地方种质保存专用的干燥和冷库设备也严重不足,种质苗圃资源库的建设严重滞后,地方农业技术人员难以胜任各类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此外,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不足,地方种质资源种子库建立、配套的农业性状调查和相应的分子性状评价体系亟需得到完善。

民建常熟市委认为,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地方传统农业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规范,明确各级农业种质保护部门的职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和基层农业主管部门的种质资源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完善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存的设施建设和机制,建立并完善种质资源数据平台,统一登记收录地方传统种质资源信息,促进种质资源共享;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稳定的投入机制,制定对应的培训计划,培养高素质骨干人才,建立稳定的科研队伍,同时完善科研工作评价体系,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使种质资源的鉴定更加有效。

目前,该课题已有初步成果:一方面作为社情民意信息上报给民建江苏省委并被采纳;另一方面,调研形成了科技计划项目《常熟“卡脖子”技术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已向常熟市科技局申报常熟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