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具有物质和文化双重属性的特殊行业,其产品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欣赏性。苏州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百工集聚的“工艺之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以精美、秀丽著称于世,历来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技艺和产业集聚基地。
一、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苏州的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种类丰富多彩。在全国工艺美术十一个大类中拥有十个大类,被冠以“苏”字号或独树一帜的有苏绣、苏扇、苏灯、苏裱、苏玉、苏式家具、苏派砖雕、宋锦、缂丝、桃花坞木刻年画、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等几十个品类。
(一)产业概况。苏州工艺 “精、细、雅、巧”的鲜明地域艺术风格,誉为“苏作”“苏式”或“苏派”,成为全国京、苏、广三大主要传统工艺流派之一。目前,全市从事工艺美术各门类的生产企业已超过6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年生产销售经业内推算约为250亿元左右。形成以技艺领头人为主体的前店后作坊式的民营企业形态,苏州刺绣、檀香扇等的制作在国内首屈一指,苏州玉雕技艺精湛、声誉日隆,剧装戏具占到国内市场的近50%,苏作红木家具作为原产地知名商标,已发展为全国三大红木家具产品生产销售中心之一。
(二)产业门类。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各门类的发展状况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产品市场情况较好的,主要有刺绣、玉雕、核雕、硬木家具、石雕、砖雕、金银首饰等;二是基本可以维持的,主要有剧装戏具、民族乐器、檀香扇、折扇、漆器、湖笔、缂丝等;三是生存有困难的,主要有常熟花边(手工捏绣)、裱画(古旧书画修复)、桃花坞木刻年画、宋锦、灯彩、仿古铜器等;四是处于濒危状态或即将失传的,主要有排须花边、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碑刻、工艺织毯、通草堆画、绢花等。
(三)产业发展。苏州宋锦、缂丝、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等32项被列入国家级代表作;苏州石雕、制扇技艺、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等124项被列入省级代表作。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有39人、95人,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二、我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在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一)缺乏规划引导及有效的资源整合。目前我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无论在全盘性的规划指导上,还是在有效实施规划的运作管理机构设置上,尚有缺失。数千家工作室、作坊,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在市场开拓、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缺乏沟通合作,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整体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缺乏有效的行业规范。众多的工作室绝大部分都是个体经营,缺乏有效的自律和规范,为了生存,不可避免地出现产品模仿抄袭等恶性竞争行为,创新者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有效的技艺人员培养机制。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关键是人。但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式,枯燥的传艺氛围,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较低的工资待遇,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经营者也缺乏培养后备人才的经济实力和投入的积极性。
(四)缺乏资本的再投入。由于目前工艺美术产业存在体制和对应市场的极端特殊性,经营者除了维持订单经营的投入外,很少会实施再发展的中远期投入,尤其是研发、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很难吸引其他产业资本的进入。
(五)缺乏有效的市场培育机制。我市绝大部分的工艺美术产品缺乏有效的市场培育机制和手段,主要依靠个人的知名度或市场的自由消费法则,不仅缺乏有针对性的消费群体引导和市场培养,甚至缺失与国家、省工艺美术管理运作机构、平台的对话和传导渠道。
三、加快我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的建议
确立以“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并重、产业文化发展与文化繁荣相融并重、工艺精品与日用工业品生产并重”为导向,充分挖掘苏州历史文化、地域文化资源,努力拓宽、延伸、完善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产业链,打造国内一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一级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
(一) 制定颁布《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从制定地方法规的层面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形成传承保护、人才培养、鼓励创新、行为规范等制度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二)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领创新发展。加强和完善工艺美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进一步集约和整合行业现有优势,充分发挥平台在人才培训、创新引领、产品展示、技艺交流、宣传传播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助推我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创意创新优化发展。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市场治理体系。加强和健全市场规范治理体系,通过日常的市场监管与检查,创造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引导工艺美术企业或工作室加强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品牌打造、品牌工作室创建来宣传企业、保护权益。
(四)加大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力度。加大专业技艺人才、产品创新创作人才和市场开拓经营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对现有初、中、高级从业技艺人员的再培训、再教育。大力加强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名人)申报、评审和命名工作。
(五)扶持重点企业,推进产业发展。针对工艺美术行业的特点,需从增强市场竞争力入手,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并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整合现有支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和资金,在现有各项扶持资金类目中增加支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重点和份额。要明确这部分重点企业享受文化企业的相关政策。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在产品研发、创新创优、人才激励和技艺传承等方面加大投入,发挥业内龙头企业和技艺带头人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六)开展精品认定,激励出新品、出人才。根据国家、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参照上海、杭州、广州等地的经验,制定相关办法,开展苏州市工艺美术精品的认定和表彰奖励,激励出新品、出人才,进一步引领本市工艺美术创新创意发展,也为国家征集工艺美术精品提供参考依据。
(七)协同推进工艺美术集聚区产业发展。要加快形成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工作室)对传统工艺美术集聚区产业发展的协同推进机制。政府部门应着重在产业导向、政策支持、氛围营造、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行业组织着重在行业自律、技艺交流、人才培训、展览展销等方面开展工作,企业或工作室主要做好产品生产研发和技艺传承工作,促进持续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