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民主党派成员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职能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渠道。根据民建中央、省委、苏州市委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要求,民建太仓市委高度重视信息报送数质并举,建言成果有效转化,不断加强机制完善与队伍建设,通过“1+9+N”工作矩阵,将参政议政专委会的主体责任,特色支部的基础依托,社情民意骨干分子的一线生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履职建言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以来,上报各级民建组织和市政协、统战部社情民意信息62篇次,9篇次社情民意被民建中央、省政协、民建省委采用,其中今年上半年有7篇次。
一个专委会:发挥“直通车”作用,全局统筹信息工作
一是注重调研成果有效提炼。根据各级民建组织下发的《调研成果征选参考方向》,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由参政议政专委会牵头部署领题调研。调研课题明确挂钩领导、季度性开展推进会,力促优秀调研内容向建言材料的提炼转化。二是注重热点焦点及时抓取。主动对接上级组织调研处的需求反馈,在一些要求时效性和专业度的建言信息上,点对点向会员征集一手线索、充实调研内容。三是注重社情民意质效并举。专委会、市委办公室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信息严格筛选把关、修改整合,即审即报,有力地提高了报送效率与整体质量。
九个特色支部:优化完善工作机制,下沉反映痛点难点
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与考核评优结合起来,调动会员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的能动性。9大特色支部发挥会员本职专长,纵向深挖所涉领域一线调研,横向联手开展合作调研,问题反馈做细做实做精,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供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实操性的箴言良策。如创业园支部定期召开“议政沙龙”,并根据研讨内容梳理汇总建言清单,为形成调研成果积蓄基础素材;机关支部结合会员所在部门职责,将问题剖析深刻,将建议梳理明确,成为相关部门完善职能的有效良策;大科园支部以“校企合作”为特色,依托高职院校的外脑智库,助力反映产业需求、行业动态。其他如卫生、文教等支部也是结合支部会员特点,紧跟时事动态,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贯穿全年支部活动。
N个社情民意后备生力:有效集聚众智,提升建言献策水平
一是建好队伍。为拓宽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加强参政人才队伍建设,市委会优选了一批文字功底较好、参政热情高涨、专业素养过硬的中青年会员,组建社情民意信息骨干队伍,并实行动态管理。二是抓好培训。靶向性推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跟岗学习”,安排资深政协委员带着案例来交流,开展《从“小切口”做“大文章”——如何写好社情民意信息》等专题分享。三是压实责任。即使在疫情期间,市委会也运用微信群、“腾讯会议”等线上形式,组织各支部、专委会围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以及省委重点约稿信息开展云端沙龙研讨,形成高质量建言成果。
在肯定成效的同时,不足之处也亟待进一步加以解决。一是会员对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认识不到位,参与度不够。二是反映问题时效性不强,对新政策出台、重大突发性事件反应滞后,前瞻性不够,敏锐度不强。三是报送内容同质化,泛泛而谈的多,深入研判的少等等。
对此,民建太仓市委会下一步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一是切实加强会员学习,提高政治站位。通过民建大讲堂、企业家沙龙、支部活动等抓好会员的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研讨交流会,切实提高会员履职建言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二是全面畅通信息渠道,把握报送实效。加强沟通联系,及时将上级民建组织、市政协、市委统战部等对社情民意和建言献策的征集方向、参考选题、具体要求发给会员,使本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与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更加合拍对路,切实提高信息采用率和批示率。三是持续优化管理机制,用好智力资源。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分解到各特色支部、专委会活动小组和每一位骨干信息员,定期通报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录用情况和任务完成进度。对先进个人、组织予以适当表彰激励,引导更广泛会员参与到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中来。